三亿体育解决大城市“健身去哪儿”难题——深圳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
栏目: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:2024-08-24 12:38:00

  三亿体育手机app下载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命名的第一批全动健身模范市(区)和全动健身模范县(市、区)名单公布,深圳位列其中,也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。

  《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2-2025年)》提出,到2025年,每平方公里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.87万平方米,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提高到2平方米以上。《深圳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》中也提出,到2025年三亿体育,体育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,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到3500元。

  深圳不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,探索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试点城市建设,着力打造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。目前,深圳建成体育主题公园42个,大型体育场馆58座,建成足球场1216块,各类健身步道1453公里,30411片体育场地设施将体育基因渗透至城市的每个角落。深圳体育中心、大运体育中心、深圳湾体育中心等场馆已成为深圳亮丽的体育名片。

  为破解文体设施建设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三亿体育,深圳探索复合用地模式,充分利用城市预留地、社区广场、边角地、插花地、街头绿地、河道两岸、旧厂房、仓库、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土地资源建设或改造健身场地设施。同时,鼓励市民错峰使用场地等,提高了场地周转率和使用率。

  深圳以现有公园为载体,在保障绿地功能的基础上,合理布局、因地制宜建设公园体育设施,完成5个体育主题公园和100个社区体育公园的新建改造,打造符合深圳城市品位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。

  同时,利用互联网、5G、AI等全新信息技术,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全民健身服务和产品。深圳依托市级统一政务服务客户端“i深圳”,搭建“一网统管、一体统筹、一键预约”平台,实现快捷订场、平台支付、场馆在线导航等功能,方便市民参与健身。同时,深圳推动体育设施智能化提升,规划至2025年建设300套室外智能健身器材。

  深圳建立了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网络,全民健身活动空前活跃,市民健身意识逐步增强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2.9%。

  打造品牌赛事提升城市形象,构建“一月一品牌”活动体系,包括线上运动月、智力运动月、全民健身月、水上运动月、企业特色月、科学健身月;创办“深圳踏青日”“深圳全民健身踏歌行”等系列活动,推动文体旅融合;首创“7·27象棋日”系列活动,打造深圳棋类赛事IP。

  打造“深圳杯”系列品牌,举办业余足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联赛等活动,极大满足市民参与健身活动需求。筹划举办深圳市运动会、智力运动会、社区运动会,鼓励全人群全周期普及开展健身活动。同时,支持社会力量举办“网协杯”业余网球团体赛、十佳健身步道打卡等100余项具有代表性的群众赛事活动。

  近年来,深圳积极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长效机制,市民体质健康显著提升,国民体质合格达标率达91.2%。

  深圳市、区、街道、社区四级科学健身指导网络建设成效显著。市、区两级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、国民体质测定站、体育义工组织,全市街道、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,每年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1万场次,为5万人次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。同时,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健身指导模式,在有条件的非社区类机构试点建设指导服务点,更好满足全人群、多样化的健身指导服务需求。

  为探索解决“上班族”锻炼面临的场地和时间难题,深圳工间碎片化运动形成生态,设立全国首家工间碎片化运动器材展厅,开办碎片化运动指导师培训班,策划企事业员工健身月活动。

  推广居家健身“云”运动模式,举办线上运动月主题系列活动,不限地点、不限时间,利用网络平台引领150余万市民动起来,推出“健身齐抗疫,宅家动起来”系列视频,掀起“云”运动健康新风尚。同时构建体医融合新体系,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延伸,建立运动处方库。

  目前,深圳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已有899家,总体数量大、涵盖项目广、社会化程度高,不乏全省三亿体育,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社团组织,已成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力量,深圳社会组织每年举办上百项重点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。

  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“山海连城”计划,通过郊野径、山海连廊等建设,串联道路绿化、综合公园、社区公园等绿色空间,让市民能生活在“绿道上的公园城市”中。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,营造出深圳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,为进一步增强市民体质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打下坚实基础。(转自1月11日《中国体育报》05版)

 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: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